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6|回复: 0

就业,太难了!

[复制链接]

35

主题

0

回帖

107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07
发表于 2023-9-5 15:21:1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来源:柯视角主编:柯谈最近,一位211文科硕士毕业生,在上海求职半年四处碰壁的新闻,轰动全国!这样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上海,从珠三角到长三角,乃至中西部地区,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。现实就是这么残酷!从低学历打工仔到高学历大学毕业生,从微观个体感受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都在告诉一个我们不愿相信但不得不相信的事实:2023年,就业难,难于上青天!1前几天,同事告诉我说,他四川老家的父亲在电话里面感慨万千:村里的青壮年小伙子,过完年就去江浙找工作了,但是到现在多数人都没找到工作。就算找到工作的,工资也打了八折。记忆中,这种事情,在往年是不可能发生的。按照惯例,过去每年春节后,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招工难,老板抢工人,企业加薪留人。但今年的形势真的变了!不仅大学生就业难,农民工今年找工作也同样很难。甚至一个网友在抖音发了一段视频,视频显示,深圳的街头,许多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农民工,夜间在关门的店铺前裹床被子席地而睡,风餐露宿。这一幕看的人心疼!无独有偶,长三角最强地级市苏州的工厂,也罕见的不缺人了。一家连锁劳务中介公司的朋友说,口罩放开后,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苏州,现在不缺人,只缺工作。因为劳务订单严重不足,他所在门店的20多名中介人员有一半开年就准备放长假,变相“下岗”。同样在广州,网传外卖员严重过剩,想送外卖还要打点关系。虽然美团官方在了解到信息后迅速辟谣,表示站点仍在招人,招聘通道畅通。但这到底是美团的公关话术还是视频博主夸大其词?我们无从得知。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:灵活就业这个就业大容器,确实饱和了,距离漫溢咫尺之遥。就在最近,广东的多个网约车司机,收到了网约车平台发来的短信,表示司机人数过多单量太少,为了不让师傅们失业,可以介绍他们进工厂打螺丝。低学历打工人难,大学生这个高知群体就业更难!学历这个敲门砖,成了下不了的高台,脱不去的长衫。中部中心城市郑州,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场招聘会上了热搜!不少餐饮公司、酒店去招聘服务员、前台、凉菜师傅、洗碗工。招聘企业心态傲娇:爱干不干,想干的人多得是。不仅是低学历打工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,就连互联网大厂的码农们也饭碗难保。前不久,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季度(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)财报,数据显示,阿里过去一年裁员达19576人,约占阿里巴巴员工总数的8%。将近两万人要下岗再就业,按照他们过去的薪资收入,在当下的就业市场,找一份满意的工作,可能比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,还要难得多!不仅阿里,曝裁员的还有京东、百度、字节跳动、美团、滴滴、小红书、知乎等互联网公司。一大波经验丰富的高知人才集中涌入再就业市场,今年的就业难,史上罕见!2微观个体就业寒风凛冽,过去也许你会说这是个案,不能以偏概全。现在就连国家统计部门和相关官媒也下场背书:就业太难了!前两天,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失业调查数据,二月份的城镇失业率已经高达5.6%,比一月份又提高了0.1个百分点。权威官媒澎湃新闻也指出:我国经济增长承压,稳就业的挑战也在增加。上千万高校毕业生与部分行业再就业人口,都在涌入就业市场。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,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年轻人今年的失业数据,更是让人大跌眼镜。毕竟16-24岁人口,无疑是最能代表大学毕业生的群体。以前我们都觉得2022年是大学生就业最差的一年,万万没想到2023开年的数据,同比去年还要差。看了下图,你是不是有点懵了!在16-24岁失业率这个数据,在1月份17.3的高位上,2月失业率继续飙升到18.1,这个数据比去年还高了2.8个百分点。真的心疼这帮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,找个工作太难了!本以为口罩放开,就业会容易一些,没想到今年开年更难了!那么就业如此艰难,背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?3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。第一、外贸下滑,大量国内产能转移,需求端用工剧减。相关机构数据显示,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同比下降了40%,尤其是作为内地最大的外贸中转口岸,1月香港对外贸易出现了70年来最大的跌幅,其中出口同比下跌了36.7%。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度减少,必然要大幅削减用工量,砸了不少打工人的饭碗。美国打压,三年疫情,资本转移。相当一部分减少的订单都在往印度和东南亚转移。就在这个月,去年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富士康公司,其在深圳的一家工厂,计划拆除八条流水线,筹备往印度迁移的事宜。以越南为例,越南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,以及出口欧美更优惠的关税政策,对消费电子的生产制造环节构成强大吸引力。越南现在已经是三星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之一。事实上,大量中低端的产能订单往东南亚、南亚等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。曾经长三角珠三角的火热,如今正在这些国家快速复制。产业转移的背后,已经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冲击。大量剩余劳动力到沿海城市,找不到工作,又不甘心回老家种地,在舍不得住宿费的情况下,只能露宿街头,第二天再去争抢那不多的工作机会。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,必然结果就是工资大幅下降,这个情况今年已经初现端倪。沿海城市前些年一个月七八千元的工作,现在只能给到四五千,就是最好的例证。4第二个原因就是,需求端各行各业裁员潮风起云涌。首当其冲就是房地产行业,上下游长长的产业链,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受到的冲击极大。仅仅去年一年,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,影响全产业链1500-2000万人的就业。科技大厂裁人也心狠手辣。企鹅手起刀落,大神级人物也不能幸免,原腾讯QQ空间负责人,在腾讯打工15年,年薪200多万的黄希彤竟然也被裁员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的前3个月,外贸、房地产、制造业、医械、互联网、汽车等行业都有较大规模裁员现象,裁员比例从10%-40%不等。此外,三年疫情冲击波巨大,上千万家实体倒闭 ,也对就业需求端产生较大冲击。5第三个原因是,就业供给端,新增大学生每年都是天量。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继续创纪录增长,去年还没消化完,今年又是“洪水滔天”。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,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书,学了这么多年知识,最后就只是流水线上的工人,大街上摆摊的小摊贩,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员和快递员……实在是写字楼办公室消化不了这么多“人才”啊。据智联招聘《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,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.4%,而理科、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.5%和17.3%。残酷的数据告诉我们:8成的大学毕业生是找不到工作的!2021年,大学毕业生人数为909万,2022年为1076万,今年这个数字会飙升到1158万,1158万毕业生什么概念,相当于比利时一个国家的人口。然而2023年,仅大学毕业生就要比2022年多出82万。我简单估算了一下,按照一家企业500人计算,那么仅仅这多出来的82万人,就需要近两千家企业来消化。当下,中高端岗位严重不足,天量大学毕业生只能和低学历打工人内卷了!从权威机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,像保姆、月嫂、保安、收银员、送快递等职业选择,在大学毕业生中的绝对数量并不少,这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: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正在涌入传统意义上的低门槛行业,抢夺大量低学历打工人的饭碗。6今年想解决就业难题,还是要从大基建+房地产+扩大内需入手。房地产行业作为规模最大的内需支柱产业,关联上下游几十个行业,国家绝不会允许房地产继续疲软下去。但从根本上讲,解决就业问题,还是得靠发展,靠做大市场的蛋糕。曾经打压的房地产,曾经压制的互联网企业,曾经不受重视的民营企业,都需要尽快扶持起来,给信心、给政策、给资金。就业,绝不仅仅只有考公、进央企和进国企,在中国,80%的人群就业是靠民营企业解决的。只有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好起来,就业问题才能彻底缓解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